2012年5月7日 星期一

少子化及經濟低迷中的老人長期照顧工作~日間照顧服務

近年來我國生育率幾乎都在1.0人左右,已經是差不多全世界生育率最低國家,其實這已經是情況非常危急,然而再加上平均壽命的不斷增長高齡化,依據統計預估於106年將增加為14.0%以上,達到國際慣例及聯合國等國際機構所稱的「高齡社會」,且於114年再增加為20.1%,邁入「超高齡社會」 。在此一趨勢下,我國不久的將來整體人口結構勢必形成所為「倒金字塔」的形狀,導致所謂「食之者眾,養之者少」情況的發生。這些狀況如果再加上經濟持續低迷,社會福利無法提升供給照顧,前景將不堪設想。
看完上述的描述,真是叫人心驚膽跳面對未來該怎麼辦?筆者於民國83年開始在耶穌孝女會王修女帶領下從事老人社會服務工作,從早期的鼓勵退休老人參加老人文康休閒活動服務,到獨居老人關懷送餐服務,最近幾年因應老人長期照顧需求,也開始辦失能老人日間照顧服務,這一路走來真是見證到老化、老邁的快速攀升,這其中失能老人人口比例也隨著高齡化水漲船高,依據統計10位老人中就會有一位是失能的然而這個數據也是向上攀升的,因此我們可以看見周遭的安養護理照顧機構一家家不斷快速擴展,這幾年來因為家父的中風,筆者開始可以有機會深刻的去體會及了解長期照顧在台灣目前的服務狀態。
目前為失能老人服務除了家屬自我照顧外,我國提供安養護理機構、居家照顧服務、護理服務、日間照顧、聘請外籍勞工照顧等等不同照顧型態,在各種型態的照顧服務,我們可以發現家屬照顧這一環能力正在急速下降中,更多人選擇其他服務型態,這與少子化與經濟能力是有相當的關係的。其實當我們目睹一位老人家被送往安養護理照顧機構時,他面對陌生以及機械化統一式的服務時,心中難免不捨難過自責。
筆者目前所從事的失能老人日間照顧工作,就是為了延緩這些失能老人被提前送往安養護理照顧機構,白天讓老人在熟悉的社區中就近接受照顧服務,提供生活照顧及教育休閒服務,下午再將老人接回家中,此型服務類似褓姆服務,以協助分擔照顧者的壓力,讓老人家可以享受家人及社區的溫情關懷,並可提供家庭照顧者喘息的機會。
在面對少子化及經濟低迷中的老人長期照顧工作當中,筆者預見未來失能老人的照顧服務工作勢必更加艱辛困難的,因為少子化結果而後的失能老人照顧服務工作走向機構集合服務型態,已經無法避免趨勢也是向上的,然而因應這困難尋求出路,更是現在必須著手規劃行動。
少子化結果後的失能老人照顧,這個問題牽涉層面很大誰該負責,誰該做些什麼?筆者的能力也無法一一評論,然而在信仰的引導光照下,我倒可以建議看看教會可以做些什麼來協助幫助,可以看看我們的堂區在教堂內改建或增建同時,是否也可考量將失能老人照顧工作納入,做一處社區的老人日間照顧服務。這樣一來我們至少可以照顧堂區內的老人家,讓他們可以在熟悉中的堂區內得到照顧老化,目前這項工作各方面經費政府都有補助款可以申請協助運作。

善導社會服務中心 總幹事葉惠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